倍币币心投选的风得寻找下一个百我
最近看到Foresight Ventures一篇挺有意思的文章《捕获百倍币之归零基金计划》,读后让我想起了自己这些年在币圈摸爬滚打的经验。说实话,这篇文章让我产生了强烈共鸣——谁不想在熊市中发现那些被埋没的潜力项目呢?就像2018年熊市时,谁能想到现在某些当年几乎归零的小币种,如今已经成为市场宠儿? 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关键点是:要找那些能"活过熊市"的项目。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:"熊市是检验项目真伪的最好时机。"就像丛林中的生存考验,只有真正有实力的项目才能在寒冬中存活下来。那怎么判断一个项目能否熬过熊市呢?文章给出了5个标准,我觉得其中有几个特别值得深入探讨。 作者建议关注那些曾经高点跌幅超过90%,市值排名在100-1000名左右的项目。这点我很认同,但根据我的实战经验,或许可以把范围再放大些。记得2020年时,我关注过一个当时排名800多名的项目,团队一直在默默开发,后来在2021年牛市时竟然冲进了前50。所以现在我更倾向于关注500-1500名的区间,这里面往往藏着真正的"黑马"。 Github还在更新、社群还在运营,这两点看似简单,却至关重要。不过说实话,普通投资者可能不太会天天盯着Github看代码提交。我更习惯关注项目的社交媒体活跃度,就像观察一个人的朋友圈——如果连最基本的社交账号都几个月不更新,那这个项目大概率已经"凉了"。我之前就吃过亏,投了一个表面光鲜但社交媒体已经三个月没有互动的项目,结果发现团队早就名存实亡。 关于新概念这一点,我感触特别深。每个牛市都会孕育新的叙事方向,像DeFi Summer、NFT狂热、Layer2之争。现在市场处于熊市,正是新叙事酝酿的最佳时机。记得2020年熊市末期,那些提前布局DeFi概念的项目,后来都获得了惊人的回报。所以我现在特别关注那些在熊市中仍然坚持创新的项目。 说到筹码面和流动性这两点,我和作者看法不太一样。这些年我见过太多"庄家控盘"最终失败的案例。去年有个号称"筹码高度集中"的项目,庄家拉盘时气势汹汹,结果遇到市场转向,连庄家自己都跑不出来。所以我认为,真正的好项目不需要靠筹码操控,时间会证明一切。 至于上大交易所这事,我更倾向于逆向思考。现在很多项目把上币安当作终极目标,但往往上线即巅峰。反而是一些优质项目,刚开始在二三线交易所低调发展,等真正做出成绩后,大所会主动找上门来。就像Uniswap,当初谁会在意它上不上大所? 最后想说一个比选币标准更重要的事——投资心态。在寻找"百倍币"的过程中,我们很容易陷入自我催眠的陷阱。我见过太多朋友,开始时只是小仓位试水,后来越投越坚信自己找到了"下一个比特币",结果把身家都压上去。这种"上头"心理特别危险,我自己也交过不少学费才学会控制。 所以我的建议是:把这些潜在百倍币当作彩票就好,控制仓位在总资产的5%以内。记住,它们只是"有可能",而不是"一定"会百倍。保持理性,才能在币圈活得长久。 参考链接:Foresight Ventures: 捕获百倍币之归零基金计划熊市选币的核心逻辑
技术面:大浪淘沙后的真金
基本面:活着的证明
叙事性:讲好下一个故事
投资中的几个误区
投资心态的修炼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Tornado Cash开发者Pertsev的漫长法律挣扎:一场改变加密世界规则的审判
- 加密货币监管风云:印度重拳出击,美国司法僵局难解
- 比特币与传统金融市场分道扬镳?最新数据告诉你真相
- 去中心化稳定币版图:一场永不落幕的创新竞赛
- 熊市中的惊喜发现:Doubler项目为何让我眼前一亮
- 元宇宙浪潮席卷香江:一场改变人类未来的思想盛宴
- 比特币的十字路口:牛市即将回归还是空头陷阱?
- SEC掌门人警告:政府若停摆,加密监管将陷入半瘫痪状态
- 9.22以太坊行情分析:震荡上行中的关键点位
- LPDfi:重新定义Uniswap流动性挖矿的新范式
- 狗狗币艰难守住0.06美元大关,后市走势扑朔迷离
- 华人NFT社区惊艳TOKEN2049:LittleMami如何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?
- 市场叙事大乱斗:当所有指标都指向不同方向时,我们该如何投资?
- 比特币减半:是暴富机会还是市场狂欢?
- 加密货币寒冬:流动性枯竭下我们该如何自处?
- 稳定币市场持续低迷:18个月下滑背后的深层原因
- XRP惊现45%崩盘预警信号:狂欢过后是深渊还是新起点?
- 比特币多单盈利350点,3000美元轻松到手,这份喜悦想与你分享
- 以太坊再次失守关键支撑位,这次下跌会持续多久?
- 比特币涨势惊人:现在上车还不晚!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