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新t的当争议之路行业规范遇上
最近在加密圈里,Blast这个项目简直成了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。作为早期投资者的Paradigm公司突然站出来公开批评自己的投资对象,这个戏剧性的转折让我不禁想深入聊聊这件事。 Paradigm的研究主管Dan Robinson在社交平台上的发言着实让我吃了一惊。作为一家知名风投,他们居然公开表示不认同被投企业的运营策略,这在业内实属罕见。Robinson的发言直指Blast的两个核心争议点:一是抢先上线跨链桥,二是在三个月内限制用户提现。说实话,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牛市熊市的老韭菜,我也觉得这种做法确实有点太"激进"了。 记得2017年ICO热潮时,很多项目方也用过类似的套路:先把钱圈进来,产品慢慢做。结果呢?多数项目最后都成了空气币。Blast这次的操作,虽然背后有Pacman这样的明星创业者站台,但还是让人嗅到了熟悉的味道。 更令人担忧的是来自Polygon工程师Jarrod Watts的技术分析。他指出Blast的核心问题:多重签名机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。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发生的几起安全事件——黑客只需要控制三个签名中的多数就能把资金一锅端。Watts的另一个观点也很有分量:Blast目前根本算不上真正的L2网络,更像是把用户资金托管到LIDO这样的协议里。 说到这里,我不禁想起去年FTX暴雷时,很多用户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——提现功能形同虚设。Blast现在要求用户"相信"未来会开放提现,这种空头支票式的承诺实在让人难以接受。 最讽刺的是,尽管争议不断,Blast的TVL还是突破了5.5亿美元大关。这种现象在加密圈里屡见不鲜——越是争议大的项目,越能吸引投机资金。这让我想起比特币早期的一句名言:"Price is the best marketing"(价格就是最好的营销)。 作为业内人士,我理解Paradigm的纠结。一方面要支持创始人创新,另一方面又要维护行业规范。Robinson那句"我们投资的是独立创始人,但不总是同意他们的观点"道出了风投的难处。就像当年红杉投资特斯拉时,也经常要忍受马斯克的各种"任性"。 说到底,加密行业需要创新,但更需要建立健康的发展模式。Blast的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:在追逐短期利益的同时,千万别忘了区块链的初心。毕竟,这个行业已经经不起更多的信任危机了。资本与项目的"爱恨情仇"
技术层面的隐忧
市场的疯狂与理性
-
上一篇
-
下一篇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资深交易员李隆:10.12比特币以太坊市场深度解析
- 加密市场惊魂夜:当比特币遭遇黑色九月
- DeFi界重磅炸弹:Synthetix V3协议将如何重塑衍生品市场格局?
- 2023年加密货币投资指南:哪些数字资产值得押注?
- 8月27日关键数据来袭:币圈老手教你如何应对市场变局
- 比特币反弹如期而至,但真的安全了吗?
- 牛市捷报:5000美金利润落袋为安
- Solana流动质押困局:70%质押率背后的DeFi发展瓶颈
- 以太坊现W底形态,2095美元成关键争夺点
- 当创作者遇上区块链:Story Protocol如何重新定义IP管理?
- 币圈新手两单狂赚7000刀!跟着我一起玩转比特币以太坊
- 5000美元利润轻松到手!跟对大神就是这么简单
- 市场叙事大乱斗:当所有指标都指向不同方向时,我们该如何投资?
- 比特币多单700点完美收割!这份喜悦必须分享
- Web3双城记:在新加坡和香港之间,科技先锋们该如何选择?
- 炒币高手带你飞!两单狂赚7000刀经验分享
- 从无息到生息:稳定币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
- 社交游戏背后的经济逻辑:从(3,3)模型看Friend.tech的用户黏性
- DEX在中国还能玩吗?一位老司机的深度观察
- 比特币减半风暴前夕:为何STT链成为价值洼地的黑马候选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