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深木她为头姐的投在科资第资哲学让一线技投何仍活跃岁的思
说实话,我对方舟投资创始人Cathie Wood(俗称木头姐)的看法一直很矛盾。就在前几天读了CoinDesk对她的专访后(文末有中文版链接),这种矛盾感更强烈了。 作为一名长期观察加密市场的投资者,我最反感的就是那些动不动就预测短期价格的言论。"比特币年底必破15万"、"明年以太坊将突破新高"...这些话在我看来不仅不负责任,简直就是误导投资者。偏偏木头姐就特别爱发表这类观点。 但让我不得不服气的是,这位70岁的女士对科技趋势的判断实在精准得可怕。她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哪些技术会在未来5-10年颠覆行业。读完她的专访,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她能在这个年轻人扎堆的领域保持如此影响力。 访谈中最打动我的是她讲述大学时期的故事。"我当时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尝试了工程、教育、地质等所有学科,"她笑着说,"直到大二最后一学期才选了经济学课——完全是因为我爸特别希望我学这个。" 结果呢?这次"被迫"的选择改变了她的一生。经济学让她找到了真正的热情所在。听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自己的经历:曾经以为很爱编程,结果发现只是贪图程序员的薪水。后来尝试做培训、开网店、甚至卖保险,全都半途而废——因为根本提不起兴趣。 直到遇见加密货币,我才明白什么叫"热爱"。现在每天研究区块链技术就像年轻时打游戏一样上瘾。这也让我深刻体会到:在这个行业里,找到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比什么都重要。 木头姐在访谈中提出的一个观点特别引人深思:"未来的AI助手将自主决策并协同工作,这需要智能合约作为底层支撑。" 说白了就是AI代理之间要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来完成交互。这个观点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!目前市面上所有"AI+区块链"项目中,只有Virtual通过ACP协议在认真推进这个方向。虽然项目进展缓慢,但我一直对它抱有希望——毕竟这才是真正有想象力的赛道。 谈到公链竞争时,木头姐的见解同样一针见血:"尽管Solana市场表现更抢眼,但Coinbase、Robinhood等机构仍选择以太坊作为Layer2底层。" 这个观察太精准了!作为长期跟踪公链发展的研究者,我早就发现以太坊在机构心中的特殊地位。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效率更高的Solana没能取代以太坊——答案很简单:对于基础层来说,安全和去中心化永远比速度重要。要追求效率?请去二层网络。 说实话,看到70岁的木头姐还能保持如此敏锐的行业洞察力,我这个80后都感到汗颜。她在专访中展现出的热情和专注,值得我们每个从业者学习。 参考链接:https://www.chaincatcher.com/article/2198079人生转折点:找到真正的热爱
AI+区块链:下一个爆发点
以太坊vs Solana:机构的选择说明一切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交易者的自我救赎:如何战胜币圈中最危险的5种心理陷阱
- 数字港元迈出关键一步:香港CBDC试点迈向新阶段
- 香港金融新棋局:现货加密ETF能否成为巩固金融地位的关键一招?
- Storj:去中心化存储领域的隐形冠军正在崛起
- 私人货币的复兴:一场正在发生的金融革命
- JASMINER X16-Q家用体验:一台让人放心的挖矿小能手
- 国外KOL自创空投项目:50%代币直接分给用户,这波操作真香!
- 比特币也能发币?Taproot资产协议为何值得期待
- 十二载辉煌路:火币HTX的华丽蜕变与未来畅想
- 比特币牛市或将重启?CZ的一条推文引爆加密圈热议
- 《指环王》链游重磅来袭:这次真能玩出钱途吗?
- 手把手教你用JASMINER X16-Q挖ETC:从开箱到赚钱全攻略
- 华尔街拉响警报!经济风暴将至,加密市场还能独善其身吗?
- SUSHI:2023年DeFi赛道的潜力股,真的会迎来爆发吗?
- 币市观察:多头力量依旧强劲,小牛市仍在延续
- 当加密世界遇上双一流:L1s与L2s正在改写游戏规则
- 谷歌25岁了:昔日硅谷宠儿能否靠AI重焕青春?
- 从天堂到地狱:币圈造神运动的残酷真相
- 币圈老司机的投资心得:如何在这轮行情中稳健获利?
- 币安与SEC法律角力持续升温:监管机构强硬回应交易所抗辩
- 搜索
-